您的位置:首頁 >綜合 > 產經 >

直播間購物糾紛案件多發(fā) “三無”產品冒充進口 被判退一賠三

.天津北方網訊:無論是吃飯時還是睡前躺在被窩里,不少人都習慣刷刷手機,進直播間搶購商品。不出家門就能買到全國各地的特產,確實很方便,可是,如果不仔細挑選,消費糾紛就會隨之而來,有的甚至會鬧上法庭。近日,我市法院審理了不少直播間購物糾紛案件。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.直播間賣“三無”產品?卻宣稱日本進口

.市民高女士在某平臺直播間買了10罐指甲油,花費547.39元,后來發(fā)現商品外包裝上無生產廠家、合格證及生產日期,交涉未果后,高女士向平臺舉報并要求退款。淘寶公司評判舉報成立,對商品做下架處理。同時,高女士將賣家李某告上了法庭。

.法院開庭審理中,李某辯稱,她讓高女士寄回3罐指甲油,看看是否存在質量問題,如果沒有,再讓高女士付運費把3罐指甲油發(fā)回。對于這種處理方法,高女士不認可,銷售“三無”產品涉嫌違規(guī),要求退一賠三。

.南開區(qū)法院認為,李某作為經營者,無生產資質即自行調配指甲油,而且產品包裝上未有標簽,違反相應規(guī)定。李某在其網頁上宣傳產品為日本進口,卻未提交相應證據,屬于欺詐。因此,法院一審判決李某退一賠三。

.直播間看樣品?微信轉賬也算網絡交易

.南開區(qū)市民劉先生在某平臺刷到河南省南陽市鎮(zhèn)平縣壽州府工藝品店直播賣玉。在賣家張某的引導下,劉先生添加了他的微信。在直播介紹商品期間,劉先生通過微信向張某轉賬8550元,購買了兩串手串和一串項鏈。收到商品后,劉先生發(fā)現與直播宣傳不符,于是聯(lián)系張某退貨,但是,張某收到退回的商品后僅退了一串手串的750元,另外7800元沒退。由于劉先生是微信轉賬付款,不是在直播間直接購買,因此無法申請平臺客服支援。于是,劉先生將張某告上法庭。

.近日,南開區(qū)法院經缺席審理認定,本案系網絡購物合同糾紛。劉先生通過某平臺直播間在張某的工藝品店購買了項鏈和手串,享有7天無理由退貨權利,而且,劉先生是在規(guī)定時間內將商品退回。法院認為,劉先生購買的并非是定作或不宜退貨的商品,于是缺席判決張某退還劉先生7800元。

.7天無理由退貨?要注意除外情形

.根據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規(guī)定,經營者采用網絡方式銷售商品,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內退貨,而且無需說明理由,但有影響二次銷售的情形除外。

.寶坻區(qū)女青年吳某在某平臺直播間購買了翡翠原石,委托賣方加工成手鐲,支付貨款、加工費、鑒定費28879.87元。收到貨后,吳某認為貨物沒有她在直播間看到的成色好,于是多次在網絡平臺發(fā)起無理由退款申請,但都被拒。吳某將賣家告上法院,主張7天無理由退貨退款。

.在法庭上,能否適用7天無理由退貨成為焦點。買賣雙方的聊天記錄顯示,賣家李某某在每塊原石開窗前均與吳某溝通,告知其因所購商品的特殊性,原石切割或開窗后影響完整性,也影響二次銷售,所以無法退換貨,吳某表示同意。

.寶坻區(qū)法院經審理認為,吳某委托李某某加工,原石經開窗處理不能退換屬于交易習慣,李某某已經盡到合理提示義務,吳某已知悉且確認,所以不適用7天無理由退貨標準。(津云新聞編輯李松達)

關鍵詞:
最新動態(tài)
相關文章
直播間購物糾紛案件多發(fā) “三無”產品...
韓國法院叫停代日賠償勞工提存程序 復...
國家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:開展《直銷管理條例...
央行:7月上海人民幣貸款減少234億元 ...
國家統(tǒng)計局:7月全國城鎮(zhèn)調查失業(yè)率為5....
7月份中國城鎮(zhèn)調查失業(yè)率為5.3% 低于上年同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