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綜合 > 產經 >

網絡互助平臺不能讓人提心吊膽

網絡互助平臺不能讓人提心吊膽

喊出“一人生病,眾人均攤”口號的網絡互助,憑借門檻低、費用少、購買便捷的特點吸引了眾多用戶,一時之間影響廣泛。然而,近期多家網絡互助平臺相繼關停,繼美團互助、水滴互助之后,悟空互助也發(fā)表聲明將于4月30日正式關停。

從2011年漸次興起,繼而快速擴張,到如今急轉直下,一度火爆的網絡互助平臺為何迎來了“關停潮”?作為社會醫(yī)療保障的有效補充,網絡互助平臺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“因病返貧”“因病致貧”等社會問題。但隨著互助規(guī)模的擴大,盈利模式不清晰、分攤費用上漲、平臺修改規(guī)則等問題也不斷顯現出來。在金融監(jiān)管環(huán)境趨嚴的背景下,這些問題也預示著網絡互助平臺無人“照看”、野蠻生長的時代即將結束。

當下,一個亟待重視的問題是,對于支付了分攤費用的用戶來說,目前宣布關停的網絡互助平臺應該提出適當的賠償或退回機制,讓用戶當初滿懷希望支付的每一筆分攤費用都有可彌補的空間,解除用戶的信任危機,切不可自由過度。畢竟,眾多用戶參與到網絡互助中的初衷,是為了“我為人人”的同時可以“人人為我”。他們的錢,不能說沒就沒。

網絡互助平臺要想走遠,一方面需從外部監(jiān)管入手,促進網絡互助平臺規(guī)范化運營,避免監(jiān)管真空出現,完善配套法律法規(guī)。比如,2020年發(fā)布的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(yī)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》已明確將醫(yī)療互助納入多層次醫(yī)療保障制度體系,這對于網絡互助來說,既是一種肯定,更是一種鞭策。另一方面對網絡互助平臺自身而言,要實行嚴格準入,既不能通過誤導性虛假性宣傳、承諾責任保障等方式欺騙用戶,也要對平臺發(fā)生的每個互助事件進行充分披露,加強對從業(yè)人員的管理和用戶檢測,確保操作規(guī)范化、過程透明化。

對于規(guī)范守信的網絡互助平臺,我們應該給予更多善意和理解,因為它們遵守了契約精神;而必須追問和值得反思的,是那些說開就開,說停就停,甚至單方面關停后僅以一條消息提醒眾多用戶的網絡互助平臺,這些平臺的消失對用戶造成的損失和傷害,絕不只是一條消息提醒就可以抹掉的。

網絡互助更應講究相互信任,更應遵守契約精神。少了契約精神,網絡互助平臺就像是沒有“質量保障”的產品?!耙蝗松。娙司鶖偂焙俺龅氖腔ブ?,而真正給予公眾的是契約精神的力量和公眾對契約的信心。網絡互助平臺對契約精神再輕微的忽視,都將會讓其給人以不靠譜印象,進而陷入不被信任的境地。網絡互助平臺的關停公告就像“沒落地的靴子”,如果多數用戶都為所投資的保障提心吊膽時,那互助的意義可就要變味兒了。

網絡互助平臺唯有持續(xù)良性運營,彰顯其契約精神、兌現其互助本質,才能在解決大眾意外的同時避免自己成為“意外”,才能既不讓別人提心吊膽,也不讓自己提心吊膽!

王昱璇

關鍵詞: 網絡 互助 平臺 不能
最新動態(tài)
相關文章
外媒:美國星巴克超百家門店員工罷工
環(huán)球速讀:薇諾娜面霜遭投訴 貝泰妮代...
實時焦點:囤藥清單走紅 誰最炙手可熱
當前資訊!歐佩克下調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...
國家衛(wèi)健委:17日新增本土“2276+22853”
世界播報:電力現貨市場按下加速鍵 力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