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能源署(IEA)指出,為實現凈零碳排放目標、確保能源獨立,未來三十年全球核電容量需要翻一番。
在全球能源危機、化石燃料價格飆升、能源安全挑戰(zhàn)和氣候承諾的背景下,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·比羅爾(Fatih Birol)稱,目前的國際形勢給了核能有一個獨特的復興機會。
(相關資料圖)
比羅爾指出:“這將取決于政府能否制定強有力的政策,以確保核電站在未來幾年的安全和可持續(xù)運行?!?/p>
這意味著,若是沒有各國政府提出的旨在實現更大核能規(guī)模的政策加以支持,凈零目標還很遙遠。
來源:IEA
核電能力需翻倍
在該組織的最新報告《核電和安全能源轉型》中,IEA透露,核電必須大幅增加,以實現供應安全和凈零碳排放的雙重目標。
IEA稱,要實現凈零排放,核電容量必須在2050年之前從目前的413 GW翻一番,增加到812 GW。到2030年代,每年增加的核電容量達到27 GW。
雖然發(fā)達經濟體擁有全球近70%的核電容量,但IEA指出,由于投資停滯不前、最新項目預算超支、核電站老化等問題,全球的核電項目和首選設計發(fā)生了變化。發(fā)達經濟體已經失去了市場領導地位。
自2017年初開始建設的31座核反應堆中,有27座是由中國或俄羅斯設計的。
注:全球新建核反應堆數量
核能“卷土重來”
全球約有260 GW(63%)的核電站目前已有30多年的歷史,其最初的運營許可證即將到期。盡管在過去三年中這些老核電站已經采取了措施來延長壽命,但預計到2030年,發(fā)達經濟體運營的核電站數量可能會減少三分之一。
所以,延長核電廠的壽命是實現“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”不可或缺的一步。
在全球能源價格飆升的背景下,這也更凸顯了能源多樣化的價值。越來越多國家已開始在核能領域有所行動:
比利時將逐步淘汰核電的計劃延后了十年;英國公布的能源安全戰(zhàn)略中包含了八個新的大型反應堆的計劃;日本在獲得安全批準后更快地重啟核反應堆進程;中國、法國、波蘭和印度也重申了核電的重要性。
英國對核能的“大賭注”表明了該國對核電發(fā)電的推動是具有歷史性的,計劃在未來三十年內將從7GW增加到24GW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