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綜合 > 滾動 >

葛蘭的星途起點和香港國語歌舞片的發(fā)展

《曼波女郎》是易文執(zhí)導的一部香港國語歌舞片,由“電懋”于1957年發(fā)行。這部影片不僅開創(chuàng)了香港國語歌舞片的先河,也讓女主角葛蘭成為香港最受歡迎的女星之一。但這只是葛蘭輝煌的星路的一個序曲。

憑借著出色的才華和“電懋”的強力支持,葛蘭成為當時香港電影界嶄露頭角的新一代女明星的領軍人物。在隨后的幾年里,她在“電懋”的大制片廠體制下,主演了二十部影片,扮演了各種不同的角色,在銀幕上展現了清純、直率、獨立、妖嬈等多種魅力,被人們稱為“千面女郎”。幾乎代表了大制片廠主宰的香港電影工業(yè)的一個縮影。

事實上,《曼波女郎》前葛蘭已經進入電影界數年之久,她曾輾轉于幾家公司之間,一直沒有大紅大紫。1952年,尚未高中畢業(yè)的葛蘭迎來了人生的重要轉折點,她投考了資深導演卜萬蒼主持的泰山影業(yè)公司,成為“泰山”重點栽培的新星之一。

她參演了《七姊妹》、《戀春曲》以及《再春花》三部影片,并憑借出色的歌唱才能嶄露頭角。

20世紀50年代初期,受到國際局勢及市場變化的影響,香港的國語片制作一度處于低迷狀態(tài),不少獨立制片公司難以為繼,陸續(xù)停業(yè)。1954年,泰山因經營不善而停止制片業(yè)務,葛蘭隨后輾轉于幾家右派獨立制片公司之間,謀求新的發(fā)展。

《雪里紅》是葛蘭早期職業(yè)生涯的一部重要影片,在這部小成本影片中,葛蘭清新靚麗的形象和本色演出,讓人眼前一亮。編導特意安排了她演唱京韻大鼓的情節(jié),顯示了她多方面的才華。

《酒色財氣》同樣是一部由“南下影人”執(zhí)導的小成本國語片,導演馬徐維邦放下一貫深沉的主題和陰郁的格調,轉而采取嬉笑怒罵的方式諷喻人、批判社會。葛蘭在這部諷刺喜劇中飾演闊太太崔蘭瑛,編導同樣展示了葛蘭的歌舞才能,在片中安排了幾個歌舞片段。

大體上說,葛蘭在20世紀50年代前半期的職業(yè)生涯算不上成功,她的角色以配角為主,尚未形成相對穩(wěn)定的銀幕形象。

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,在困境中掙扎了數年的香港國語電影界,經歷了一次重要的洗牌和重組,大量獨立制片公司倒閉,就連戰(zhàn)后香港最重要的制片機構之一—永華影業(yè)公司亦無可避免地走向停業(yè)。

與此同時,來自東南亞的資本登陸香港,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中主導了香港的電影工業(yè),最明顯的標志便是“電懋”及“邵氏”的先后成立,并由此開啟了一個絢麗多姿、五光十色的片廠時代。就在此時,嶄露頭角的葛蘭被“電懋”的前身—國際電影發(fā)行公司看中,成為其旗下的基本演員。加入“電懋”是葛蘭職業(yè)生涯的分水嶺,在這里,她得到了成為大明星所必不可少的資源,為日后的走紅鋪了道路。

正是在“電懋”,葛蘭參演了讓她名聲大振的《曼波女郎》《野玫瑰之戀》等多部成名之作,讓她快速晉升一線女星,同時將她的舞蹈、演技及歌唱方面的才華也一并展現出來,讓香港、東南亞以及美國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。成就了一代演藝名伶。
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
關鍵詞:
最新動態(tài)
相關文章
葛蘭的星途起點和香港國語歌舞片的發(fā)展
月兒灣助力加盟商快速掌握流量密碼
2023泳往直前丨灣灣杯 “泳”士挑戰(zhàn)賽...
京東金融App:為用戶帶來優(yōu)質福利,助商...
高顏值潮鞋品牌MR.MESSI,領跑時尚,定...
【中國品牌日】ARROW箭牌家居入選首屆中...